陈璟职称: 直属机构: 光学 学科: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邮件: jchen4@nankai.edu.cn 办公地点: 5教417 电话: 你猜 出生年月: |
|
10 访问 |
相关教师 |
个人资料
教育经历1997年 上海交通大学 应用物理系 理学学士; 2000年 南京大学物理系 /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理学硕士; 2005年 美国Johns Hopkins University,ECE,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8年10月至今,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教授在他漫长的青春期游荡过许多地方,也不知不觉非常系统地完成了他的被教育。教授最自豪的是能在30岁之前出了趟国逛逛,读完了书,还顺手拿到了一些文凭,包括2个学士学位(应用物理和计算机工程)、2个硕士学位(凝聚态物理和电子工程)和1个博士学位。2008年10月他被南开大学聘为教授,并且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从此开始了他的科研教学育人的生活。 教授认为科研就是一种智力游戏(必须有趣、能伸能屈、绝不贪刀)。他很享受南开大学的工作节奏,虽然依然吸不习惯这里的空气。 教授目前已发表包括Science、PRL等100余篇文章,被引用2000余次, h-index为25。详细列表见https://publons.com/researcher/1506605/jing-chen。因为人品好,他现为 PRL、APL、OL、OE、EPL、Nanoscale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目前,教授的研究兴趣在于寻找下一个科研问题(譬如基于量子力学的人工智能等),并且继续申请基金、培养有潜力的学生。 RESEARCHID # B-8479-2009; ORCID # 0000-0001-5637-1829; 研究领域教授的科研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研究兴趣涵盖凝聚态、量子物理以及光学等多个方向。近年来主要开展凝聚态和量子光学中新奇量子概念在光学微纳结构中的仿真研究,即用直观的光学效应,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图像,加深对量子物理的了解。 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开放体系中的非厄密光学效应、以及其中的拓扑物理。 教学工作Veritas vos liberabit 教授肩负强国兴邦重担,科研任务繁忙。他应该拿不到诺奖,所以只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物理漂亮、数学简单的那种),但绝对不保证每个想法都正确。 教授对待科研非常严肃,对组内学生也要求苛刻。包括:独立思考(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追求真理、自由表达(不要人云亦云);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意愿;保证每天有3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从事科研;具有一定的电磁学、量子力学及固体物理基础;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基础;英语过6级......。另外,教授不会帮学生找工作,不保证写推荐信,也不承诺学生能按时毕业。 对于加入课题组的学生,为了保证能全心科研,会尽力提供不低于国内平均水准的助研津贴:硕士生不低于2万元/年,本科生不低于1万元/年。 教授目前只招收光学专业研究生(2021-2022年度没有博士招生名额)。毕业最低要求:硕士要求1篇第一作者2区文章;博士要求3篇第一作者2区文章。请同学们慎重考虑。 科研项目(1)“基于宇称-时间对称的量子仿真及其光场调控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01 - 2022.12,主持 (2)“基于微纳光学角动量模式的光场调控及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01 - 2019.12,主持 (3)“基于特异介质的矢量光场生成与调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01 - 2015.12,主持 (4)“各向异性介质亚波长结构的光学异常透射及其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0.01 - 2012.12,主持 (5)“特异介质中的矢量光场及其应用研究”,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博导类,2012.01 - 2014.12,主持 (6)“光学异常透射效应的电磁调控机理及应用的研究”,中科院微系统所开放课题,2009.06 - 2011.05,主持 (7)“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2009年,主持 论文专著详细列表见 https://publons.com/researcher/1506605/jing-chen/publications/ 近年10篇代表作: (01) Yuan JQ, Zhao B, Sun LS, Wu LT, Guo TJ, Kang M, and Chen J, "Optical super-resonance in a customized PT-symmetric system of hybrid interaction", Opt. Express 29, 24663 (2021). (02) Kang M, Zhang T, Zhao B, Sun LS, and Chen J, "Chirality of exceptional points in bianisotropic metasurfaces", Opt. Express 29, 11582 (2021). (03) Sun LS, Zhao B, Yuan JQ, and Chen J, "Kerr-nonlinearity induced bistable-like parity-time phase transition in coupled waveguides", Opt. Express 29, 7935 (2021). (04) Sun LS, Zhao B, Yuan JQ, Zhang YR, Kang M, and Chen J, "Optical resonance in inhomogeneous parity-time symmetric systems", Chin. Opt. Lett. 19, 073601 (2021). (05) Zhao B, Sun LS, and Chen J, "Hybrid parity-time modulation phase and geometric phase in metasurfaces", Opt. Express 28, 28896 (2020). (06) Guo QH, You OB, Yang B, Sellman JB, Blythe E, Liu HC, Xiang YJ, Li J, Fan DY, Chen J, Chan CT, and Zhang S, “Observ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hotonic Dirac points and Spin-polarized Surface Arcs”, Phys. Rev. Lett.122, 203903 (2019). (07) Yang B, Guo QH, Tremain B, Liu R, Barr LE, Yan Q, Gao W, Liu H, Xiang Y, Chen J, Fang C, Hibbins A, Lu L, and Zhang S, “Ideal Weyl points and helicoid surface states in artificial photonic crystal structures”, Science 359, 6379 (2018). (08) Guo QH, Yang B, Xia L, Gao W, Liu H, Chen J, Xiang Y, and Zhang S, “Three dimensional photonic Dirac points in metamaterials”, Phys. Rev. Lett. 119, 213901 (2017). (09) Wang W, Wang LQ, Xue RD, Chen HL, Guo RP, Liu YM, and Chen J, “Unidirectional Excitation of Radiative-Loss-Free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in PT Symmetric System”, Phys. Rev. Lett. 119, 077401 (2017). (10) Guo QH, Gao WL, Chen J, Liu YM, and Zhang S, “Line degeneracy and strong spin orbit coupling of light with bulk bianisotropic metamaterials”, Phys. Rev. Lett. 115, 067402 (2015) 学术交流生活不能只围绕科研与文章,而应该有诗和远方。----世界某著名大科学家 瞎掰 图书馆藏书:
荣誉奖励课题组成员(2020年8月) 学术成果2019年 厦门 2019年4月 组员聚餐 2018年6月,欢迎美国博士盛齐文 2016年3月,白宫前合影 2016年3月,与JHU队友合影 |